
和光同塵
在加拿大陶瓷藝術家 Marie-Pierre Drolet的手中,玲瓏剔透的瓷器恰似一盞明燈, 點亮了人們心中神聖的火花
- 作者 瑞晨
- Photographer Evan Ning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witter
「美和光明都是神聖的。如果你讓美浸潤你,它就會改變你。我製作的瓷器的美正是來自光。」加拿大陶藝家Marie-Pierre Drolet製作的瓷器以玲瓏剔透的質感和宛如蕾絲般的精緻鏤空圖案而著稱,她通過自己美妙的設計,為陶瓷這種古老的材質賦予了更為豐富的視覺效果和深層的精神內涵。
當Marie-Pierre在陶輪上為她的作品塑形時,她形容過程中彷彿是逃離了現在這個物質化的世界,在與更高層次的存在交流著。「我相信每個人都有一盞燈,一種『神聖的火花』,它埋藏在我們的心中,需要我們去釋放它。」Marie-Pierre解釋說,她製作的那些玲瓏剔透的瓷器正好比人類的身體,當光透過時,就像人心中的燈在發光。
Marie-Pierre說:「我希望當人看到我的瓷器時,瓷器的美和光芒會喚醒他們內心的某種東西,這樣他們就會覺得需要去找回這種聯繫,我想對人們的靈魂說話。」除了瓷器藝術品,Marie-Pierre還製作陶瓷杯、碗和盤子,並接受客戶的訂製。

「陶瓷是唯一使用地、水、火、風四種元素製作出來的物品。」Marie-Pierre說,在東方的佛教中認為,這四種元素構成了世間萬物,而她自己對其中的火元素情有獨鐘。「火特別迷人,在火中物質會轉化為新的事物,像是在過程中被施展了某種魔力。這些材料都是有生命的,即便是泥土也是有生命的。(當你使用它們的時候)必須非常謙卑地去傾聽這些材料想要告訴你甚麼。最終的結果一半是你做的,一半是自然的力量做的。」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witter
Inspired by Ancient Wisdom
相關文章

出世奇珍
他曾是一塊流落塵囂的和氏璧,被層層粗礪的岩石包裹,無人識得其中的寶玉。最終拯救和發掘他的不是那傳說中堅貞的玉匠卞和,而是他自己的本心

玲瓏才女從容心
作為加拿大金融投資領域罕見的華裔女性面孔,她宛如一縷清風,穿行於這個男性主導精英雲集的行業中, 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東西交會 光耀歷史
不知出於甚麼機緣,中國大清的康熙皇帝和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這一對君王的交會能有如此完美的鏡像,它賦予了歐洲和中國探尋彼此、提升彼此的歷史契機,也映照出東西文明中那交相輝映的一面。

Wilfried Plaickner
廚房品牌Arclinea的首席銷售官為我們講述家中的廚房為何總會成為一個最特別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