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襲傳統武術 尋覓健康之道
在經歷了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之後,許多人都意識到健康的珍貴,那強身健體的良方去何處尋覓呢
- 作者 Cherry Chen
- Photographer Robert Lee
「武術在中國有很久遠的歷史,已經從搏擊術演變成一種文化。『武』字拆開來是『止戈』,也就是制止暴力、平息爭鬥的意思。」
——李有甫
許多人認識武術都是從小說和影視劇中開始的。事實上,那些鏡頭中看上去神乎其技的高超武藝,在現實生活中除了搏擊之外,還有強身健體、修身養性等許多妙用。可惜的是,許多古老正統的中華武術在當下很少人還在習練,正逐漸失傳。
為了讓這些鮮為人知的中華傳統武術能有展示和傳承的機會,也為了讓更多人能了解到中華武術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新唐人電視台舉辦了全世界中華傳統武術大賽,如今已經走過了六屆,在經歷了兩年的疫情封鎖之後,第七屆大賽將於今八月在紐約舉辦。許多武林好手都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希望屆時齊聚紐約,切磋武藝,共襄盛舉。
從第一屆大賽起便擔任評委會主席的李有甫先生,今年將繼續這一職務。作為當年在中國武術界響噹噹的武術大師,全國武術冠軍的李有甫先生,很高興地接受了《品位》的採訪,與讀者分享關於中華傳統武術的諸多「秘笈」,並真誠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武術愛好者們能前來報名參賽,讓中華傳統武術後繼有人。

新唐人電視台舉辦的全世界中華傳統武術大賽與一般的武術比賽有甚麼不同?
現在許多習武之人其實對真正的中華傳統武術並不了解。其實,武術在中國有很久遠的歷史,已經從搏擊術演變成一種文化。「武」字拆開來是「止戈」,也就是制止暴力、平息爭鬥的意思。這源自華夏始祖黃帝,是他發明了用「戈」這種兵器戰鬥的方式,這是最早的武術,並靠這種武術戰勝了前來進犯的蚩尤。
「止戈」也從此成為武術中最重要的理念,也就是止惡揚善,這是傳統武術中非常重視的武德,尤其是師父在挑選徒弟時,一定要選品行好的人傳授功夫。
我們大賽的宗旨是「承襲傳統,弘揚武德」。具體從比賽規則和評判標準上來說,我們要求任何參賽的武術套路必須符合該門派類別傳統的武術特點,純而不雜,正而不變。選手要確實下過苦功,練出真功夫,動作協調,勁力順達、呼吸自然、節奏鮮明。這樣的武術不僅不拘於戰鬥,更可以給人美的感受。

英文的武術一詞是Martial arts,認為武術是一種藝術,您認可這種說法嗎?
武術的確是像藝術一樣,可以帶給觀眾美的享受,這是中國武術在世界各地非常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我曾在歐洲見過一位捷克男孩,他練的居然是在中國近乎失傳的拳法「武松脫銬拳」,打得很好。我問他是跟誰學的,他說是跟一個德國人學的,別的也不太清楚了。我想這個流傳過程不知是幾經周折的,可見中國武術真是被世界各地許多人喜愛。
近代隨著武器越來越發達,人本身的技能,武藝開始被忽略,逐漸成了一種民間文化行為,它的文化性和藝術性也由此開始提高。現在的武術多是一整套的套路,像表演一個節目一樣,要有起勢,有收勢,中間也要有節奏、快慢、起落、動靜、進攻和防守。一整套打下來,不會武術的人也會覺得賞心悅目。尤其是那些經過長年累月練習,將身體練的非常協調,發力非常順暢的習武之人,他們的動作會體現出一種韻律之感,讓人看著很舒服。
練武術真的可以練成影視文學作品中演繹的那種武林高手嗎?
影視作品也許有些過於誇張,但並非完全是虛構的,練武術確實可以練出一些超出尋常人的力量和能力。武術需要人體達到一種協調,這樣發力時也會是協調的,就是全身所有的力量都往一個方向使。這就好比拔河時一群人都同時往一個方向用力,齊心協力,力量就大。如果不能協調好,往各個方向用力,就會互相抵消掉了。所以武術練好了,打出去力量真的會超乎尋常的大,這是通過辛苦地練習就可以達到的。
此外,練武術不只是練身體,還會練心和精神。教我武術的老師曾說,練武之人遇惡不懼,就是你功夫練得高了,就自然有了自信和勇氣,看到壞人不怕,因為知道自己可以戰勝他。這就是文藝作品中的俠義精神,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傳統武術中的智慧對現代人的生活有怎樣的幫助和啟發呢?
中國傳統的武學包括武術和兵法兩部份。武德最主要的精神「止惡揚善」,在武術中表現為如何巧妙地讓對方失去戰鬥力,並儘量避免傷害自己和對方。在兵法中則是《孫子兵法》中所說的,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例如:古代很有名的大將軍韓信,他在年少時曾受過胯下之辱。他本身武藝高強,可他為甚麼選擇忍受那樣的羞辱呢?因為他雖然能戰勝對方,但對方也許會拼命反擊。那雙方打鬥的過程中,刀劍無眼,武功更高的韓信一失手就可能嚴重傷害對方,甚至殺了對方,會被官府定罪。為了這種無謂的爭端真的不值得,他就忍下來了,避免了雙方都受到傷害。
後來,韓信當上大將軍,打了許多勝仗,將當時武功天下無敵的楚霸王項羽都逼到了烏江邊。韓信兵力佔絕對優勢,完全可以強攻,但那樣肯定會犧牲很多士兵的生命。於是他想出了四面楚歌的妙計,用對方士兵家鄉的音樂來勾起他們的思鄉之情,許多士兵心中動搖,就叛逃了。項羽見大勢已去,自刎江邊。韓信的做法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這便是武學的最高境界,沒動一兵一卒就贏了這場戰役。
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分歧和爭端,如果大家都能從儘量不傷害別人和自己的角度出發,問題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許多人想學武術來強身健體,但不知道自己的身體條件是否允許?
中國傳統武術有好多種類和門派,各自有各自的特點,像百花園中的花一樣,爭奇鬥艷。不同年齡,不同情況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練的武術。年輕人可以練長拳、八極拳、少林拳;歲數大了可以練內家拳,像是形意、八卦,站樁也可以,甚至可以只練幾個動作。兵器的話,女孩可以練劍,劍如遊龍,可以柔和一些;男孩可以練刀,刀如猛虎,有陽剛之氣。
無論是哪種武術,只要是傳統正統的,都有強身健體的作用。武術不僅僅是體育鍛煉那種強健肌體,它還有靜功,講究呼吸練氣。這種時候,人體是放鬆下來的,全身的經絡血管都會舒張開,讓整個身體得到充份地滋養,心臟的工作負荷也會減輕。許多參加武術大賽的選手之所以長年堅持練習武術,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就是因為感覺練完之後身體很舒服,許多老年人身體也練得很好。希望大家可以通過武術大賽更多地了解中華傳統武術,有興趣可以嘗試練習一下。
Inspired by Ancient Wisdom
相關文章

古茶蘊真味

尋香覓靜氣

一息之間皆風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