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ms-about-autumn-1

秋意如詩濃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witter

當一縷涼爽的風輕輕拂過金黃赤橙的樹梢,天高雲淡、寧靜曠遠的秋季帶著它成熟泰然的韻味,款款向我們走來了。秋季是大自然在豐收時刻描繪下的神采飛揚的畫卷,是歷代文人筆下漫山的紅葉、皎潔的明月、南飛的鴻雁、涓涓的清流,在悠然山水之間撥動起一段段沁人心扉的旋律,餘韻不絕。

袁耀-漢宮明月圖-清
袁耀-漢宮明月圖-清

《秋月》
【宋】朱熹(程顥)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

關於這首詩的作者存在一些爭議,《千家詩》的編撰者將其作者署為宋代理學奠基人程顥,後世學者考證後,認為它實際是另一位宋代理學大師朱熹的作品。說來發生這樣的爭議也不奇怪,朱熹作為程顥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詩中所表現出的精巧構思和哲理意境,都流露出宋代理學的严谨中正。

在一個秋高氣爽的夜晚,詩人望著遠處依然蒼翠的山頭,那山間清澈的溪水與清朗的夜空共同構成了一幅空明澄澈的秋日景色。眼前這幅宛如夢境般的美景,讓詩人仿佛遁離了塵囂,如漂浮的白雲和搖曳的紅葉般悠遊自在。這首詠月詩並無一個“月”字,卻處處浸染在明亮柔和的月光之中,更將秋日的澄淨清爽之感體現在自然抒發的意境裏。

朱熹生活在國力衰弱的南宋,入仕期間他的許多政治主張並未得到朝廷採納,轉而投身於治學育人和鑽研學問,後成為一代儒學之集大成者,影響後世元、明、清三代。在這首詩中,他借秋月下的山間小溪、寧靜夜空和悠悠白雲、飄逸楓葉等來表達自己超脫塵世、悠然自得的物外心境。人生在世,總有不得志的時候,與其哀歎滿腔理想抱負得不到施展,不如換個方向、換種心態,也許便會見到另一幅美麗的風景。

清-鄒一桂-菊石圖-4
鄒一桂-菊石圖-清

《秋詞》
【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自古以來,每當萬物凋落的秋季來臨,總會有人對此感到哀歎和悲傷。可這首《秋詞》的作者,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卻是個例外,他在詩中直言,覺得秋天比春天還令人歡欣鼓舞,那萬里晴空之上一隻仙鶴正衝霄而起,帶著他的滿腔詩意翱翔在湛湛藍天。

也許讀到詩的人會以為劉禹錫剛剛經歷了什麼大喜事,事實上這首詩是劉禹錫在永貞革新失敗後,被貶做朗州司馬時所作。這場唐順宗登基後發起的轟轟烈烈的革新,才不到一年便宣告失敗,劉禹錫從初時的春風得意,到末了的潦倒失意,其中的落差不可不謂不大,但他天生是個豁達樂觀的人。即便是二十年後,他又被貶到和州,遭受當地官員排擠,給他安排住在很簡陋的屋子裏,還是能寫下《陋室銘》中“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樣的千古名句。

在這首不同凡響的豪情詠秋詩中,那“一鶴凌雲”的壯麗景象正是劉禹錫開闊胸襟和昂揚志氣的真實寫照,他的自信和詩情直衝藍天,一掃秋的蕭索和悲涼,更為所有面對逆境的人們留下一個豪邁灑脫、傲然屹立的背影。

秋林讀書圖-明末清初-項聖謨
項聖謨-秋林讀書圖-明末清初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唐代大詩人王維以山水詩著稱,他的詩清新淡遠、自然脫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更有一種空靈明靜的禪意之美。這首《山居秋暝》是王維的代表作之一,描寫的是他隱居山中,在一場秋雨之後所見的情境。日暮時分,山雨初歇,空曠的群山在此時分外幽靜怡人。剛剛升起的明月在松樹間灑下皎潔的月光,耳畔是泉水流淌在山石間的潺潺聲。洗衣歸來的婦人穿過竹林,打魚歸來的漁夫將船停靠在了蓮葉間。春日的芳菲雖已止歇,這秋日的美景也足以讓隱居的人流連在此了吧!

儘管王維擅長寫田園山水詩,但他一生其實大部分時間都在做官,他與世無爭、隨遇而安的性格反倒成了在官場最好的存身方式。王維的性格除去天性使然,也與他一生虔信佛法有關,他茹素戒殺,還不止一次懇求朝廷允許自己將所得的職田獻出,作為周濟窮苦之用。他的淡泊溫潤時常會讓人忘記他那不遜“李杜”的才華,卻又總是會記起他詩中的空山、夜雨、明月、溪流,宛如在一首恬靜優美的樂曲中走入了他理想中的山水畫卷,在那份清新寧靜中舒朗愜意起來。

這個故事出自《Magnifissance》114期

分享在 facebook
分享在 pinterest
分享在 email
分享在 twitter

Inspired by Ancient Wisdom

探尋經典之美

shenyunzuop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