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協奏曲
當今最有影響力的古典音樂家名單上,有這樣一對天作之合的夫妻,他們是舞臺上默契的搭檔,生活中幸福的伴侶,在相知相伴的三十多年中奏響了一段最浪漫動人的旋律
- 作者 瑞晨
「在我看來,古典音樂是人類文明的珍寶,包含著超越人這一層面的東西,不是用語言能表達的。它一直是我生命中靈感的源泉,改變了我,也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
——吳菡
2022年初,紐約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宣佈與聯合藝術總監大衛•芬克爾(David Finckel)和吳菡(Wu Han)夫婦續約五年,這意味著到此次任期結束時,他們將成為協會歷史上任職最久的藝術總監,同時也可能是最成功的兩位。因為自2004年大衛和吳菡擔任藝術總監以來,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每年舉辦的全球各種演出和活動多達兩百多場,逐漸趕超主流歐洲室內樂協會,成長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室內樂機構。
除此之外,大衛和吳菡還於二十年前創立了美國夏季最重要的室內樂音樂節活動──門羅室內音樂節(Music@Menlo)。2012年,夫婦二人榮獲了美國音樂界最高榮譽之一的《美國音樂年鑒》「年度音樂家」(Musical America Musician of the Year),吳菡更成為該獎項五十年裏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裔女性。
這一連串了不起的成就令大家不禁好奇,這一對分別來自美國和台灣的夫妻是如何跨越東西方文化的隔閡,在古典音樂領域比翼齊飛的。《品位》相約他們進行了一次採訪,大衛和吳菡很開心地與我們談起了兩人當年初見的情形,這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就從三十六年前的那個夏天開始了。

高山流水遇知音
吳菡生長於臺灣一個普通的家庭,熱愛音樂的父親堅持讓家中每一個孩子都要學習樂器。有一次,吳菡為報考音樂學校的弟弟去做鋼琴伴奏,不想臺下的老師卻一眼相中了她,吳菡成為專業音樂家的道路就這樣意外開啟了。在吳菡二十一歲舉辦獨奏會時,一位美國音樂老師又看上了她出眾的才華。連英語都講不了幾句的吳菡,拿著對方給的全額獎學金奔赴康州哈特音樂學院學習,並躊躇滿志地準備成為一位鋼琴獨奏家。
誰知剛到美國不久,吳菡就被老師潑了冷水,不是因為她鋼琴彈得不夠好,而是她從沒演奏過室內樂。「如果你不懂如何演奏室內樂,你永遠不可能成為一位優秀的音樂家。室內樂需要非常強的音樂才能、敏銳的耳朵和樂團成員之間的默契。」吳菡回憶著老師當年對她說的話。「室內樂也需要你學會做一個好人。培養你善良、體貼和聰慧的品格,去處理好人際關係,安排好排練。不然的話,沒有人願意和你一起演奏。」
室內樂是西方古典音樂的一種演奏形式。十八世紀時,室內樂是專門為喜愛音樂的歐洲王室所創作的在皇宮內演奏的重奏樂曲。到十八世紀後半葉,室內樂已經風行至歐洲整個上流社會。與大型的管弦樂和交響樂不同,室內樂有親密自然的音樂社交氣氛,被稱為是「朋友們的音樂」。由於沒有指揮,所以音樂家的合奏全憑彼此之間在音樂上的共識、默契和協調來達到完美的效果。室內樂對演奏者的要求比獨奏或管弦樂隊更高,需要音樂家在技能、藝術功底、人文修養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素養。
聽了老師的話後,吳菡立即參與到室內樂的排練和演奏中。在短短的時間內,她再次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第一次去參加室內樂比賽就得了大獎,還因此有機會與美國室內樂界首屈一指的艾默森弦樂四重奏合作,而這個樂團中的大提琴手正是大衛•芬克爾。那是他們第一次一起演奏,也是他們畢生難忘的美好回憶。
大衛說:「在第一場音樂會上,我甚至還沒演奏完第一頁樂譜,就愛上了她的演奏。」吳菡接著說道:「舒曼鋼琴五重奏中有一段大提琴獨奏。在獨奏尾聲時,大衛在最後一個音符上拖長了一點,於是我也停頓了一下等待著他,他當時可太高興了。」吳菡解釋說,她之所以會那麼做,是因為她還是一位歌劇愛好者。「當歌手唱到高音時,比如:男高音唱到詠嘆調的最高處,他們會想把聲音盡情地釋放出來,作為鋼琴伴奏你要等到他完全唱完。大衛當時演奏出的那個高音,就像盛開的鮮花一樣,如此盛大,如此豐富,我必須要等到他完成。如果不這樣做,那就像卡住一個人的脖子不讓他呼吸一樣。」
吳菡講話時,大衛起身離開了片刻,當他回來時手中拿著一本泛黃的舊樂譜本。「這就是那本樂譜。」大衛邊說邊準確地找到了他當時演奏的那個小節,用鉛筆圈了出來。「你們看就是這一小節,我比樂譜上多延長了一拍,她等著我。」那時吳菡的英文依然不太好,大衛也完全不懂中文,但兩人通過音樂語言卻神奇地實現了心靈相通,正如中國先秦時期的俞伯牙和鐘子期兩人以《高山流水》的琴曲相互引為知己。「室內樂中的化學反應很難預測。這確實就像遇到了對的人,你馬上就知道了,這是你想和他共度餘生的人,或者是你想和他一起演奏音樂的人。」吳菡幸福地回憶說,不僅他們兩人之間有感應,連現場的觀眾都感受到了他們之間那份非比尋常的默契。「演奏會結束後,有觀眾在後臺對我們說:『你們兩個一定是要結婚了。』我們之後確實結婚了。」

琴瑟和鳴長相依
生活中的大衛和吳菡正如他們演奏的樂器——大提琴和鋼琴,一位像是有著深沉嗓音的風度翩翩的紳士,一位是華麗優雅又不失大氣活潑的女士。「總的來說,大提琴手通常都是很好相處的人。」吳菡笑著說。「你看她都說了兩遍了。」大衛在一旁打趣道。「許多作曲家的好朋友都是大提琴家,這不是很有趣嗎?」吳菡解釋說,許多偉大的作曲家都是鋼琴家,如:貝多芬、肖邦、拉赫瑪尼諾夫、肖斯塔科維奇和門德爾松,但他們都為自己的大提琴家朋友寫下過優美的大提琴奏鳴曲。
除了對演奏大提琴的人讚譽有加,吳菡也毫不吝嗇對大提琴這種樂器的欣賞。「它優美的如男聲般的樂音能瞬間打動你的心。」吳菡介紹說,大提琴的音域很廣,低音可以一直到中音C以下的兩個八度,同時在高音音域也有無盡的表現力。「理論上來說,在弦樂器上彈奏高音是沒有限制的,所以我可以不斷地更高、更高、更高。」大衛接著說:「所以,如果鋼琴家在鍵盤中間音域彈奏,我可以在它的更低或更高的音域做配合。」
「好比是把鋼琴包裹起來。」吳菡像是在說大衛給她的支持和安全感。「我可以從更低的音域去支撐(鋼琴)。」大衛繼續說:「也可以在鋼琴最激昂的時候呼應它,還可以與它保持同步,並肩前行。大提琴是一種更像歌唱的樂器,我經常以更具衝擊力的方式演奏大提琴,以配合實質是打擊樂的鋼琴。能夠在兩種不同風格的音樂,打擊樂和聲樂之間相遇,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情形。」
在與大衛和吳菡交談時,我們經常感受到與他們在舞臺上琴瑟相合一樣的化學反應,像是他們時不時開著彼此的玩笑,看著對方時那溫柔的眼神。「大衛對生活充滿著熱情,我也喜歡出去走走看看,我們可以找到許多共同的樂趣。」吳菡說:「我們彼此非常懂對方,很開心能始終保持著這樣的狀態。」「成為一名職業音樂家非常難。」大衛說他很慶幸不必獨自面對緊張的演出日程和壓力。「好在我們都喜歡跑來跑去,喜歡旅行,喜歡上舞臺,每次都努力做得更好。」吳菡說:「作為一名音樂家,如果你的配偶不支持這些……」,「那會很難。」大衛接上了吳菡想說的話。「我很感激,特別是作為一名亞洲女性,家裏沒人指望著我在七點鐘把晚餐擺上桌。」吳菡笑著說,「你真能做到那樣也很不錯啊!」大衛調侃道,「等下輩子吧!」吳菡哈哈大笑起來。

音樂力量無止境
多年來,大衛和吳菡一直致力於古典音樂的教育和推廣。早在1997年,二人便創立了ArtistLed唱片公司,這是古典音樂界第一家由音樂家主導、並基於互聯網的唱片公司。公司錄製的柴可夫斯基室內樂唱片,曾被《時代週刊》著名專欄作家、藝術評論家Terry Teachout評價為近代「演奏最出色的室內樂唱片」。